北京一场夏雨刚停,市场监管总局会议室里,京东、美团、饿了么三家平台代表正襟危坐。中央五部门联合约谈的通报直指行业病灶,这场监管风暴恰似一面棱镜,折射出中国数字经济“效率优先”到“公平至上”的艰难转身。
2025年初,京东以“零佣金+五险一金”组合拳高调杀入外卖市场,九分钟送达的承诺直接点燃行业战火。美团随即宣布社保覆盖计划,饿了么启动“饿补超百亿”补贴,三国杀硝烟弥漫。
表面繁荣之下,巫溪县100多家餐饮商家联名下架美团的悲壮抗争、上海骑手车祸后平台推诿赔偿的冷漠场景、竞价排名中无证餐厅占据首页的荒诞画面,仍在撕裂着行业的虚假繁荣。
01 监管亮剑,外卖平台四大痼疾浮出水面
五部门联合约谈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,剖开了外卖行业华丽表皮下的病灶。市场监管总局、中央网信办等机构直指的四大问题,暴露了行业积重难返的沉疴。
二选一幽灵不死:重庆巫溪县“麦香基”事件堪称平台霸凌的教科书案例。这家曾帮助美团在当地开疆拓土的“功臣”商家,因拒绝签署独家协议并抵制佣金从15%暴涨至18%,一夜之间被平台下架。当地百余家中小商家被迫抱团抗争,上演了小城商户对抗千亿平台的悲壮一幕。
尽管2021年美团曾因“二选一”收到34.42亿元天价罚单并责令退还12.89亿元保证金,变相垄断仍通过算法降权、搜索屏蔽等隐形手段借尸还魂。
佣金暴政吞噬利润:全国工商联的调研揭开残酷现实——平台抽成比例已逼近餐饮企业承受临界点,大量商家陷入“赔本赚吆喝”的生存困境。
平台对不同商家的“价格杀熟”令人咋舌:自配送商家佣金5-8%,大型连锁15-18%,而缺乏议价能力的小型连锁却被收取高达18-20%的“生存税”。在贫困县巫溪,23%的佣金率意味着商家每卖出100元,就有近四分之一收入流入平台口袋。
骑手权益保障黑洞:六成骑手未签劳动合同、社保覆盖率不足三成的数据背后,是每天穿梭在车流中的“隐形人”。
美团骑手人均配送时长被压缩至28分钟的极限标准,算法系统强制骑手陷入“接单-超时-扣款”的死亡循环5。2022年上海骑手车祸事件中,平台推卸工伤保险责任的冷漠,折射出零工经济下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系统性缺失。
数据滥用暗流涌动:同一份餐食,写字楼白领支付的价格可能比学生高出20%;老用户看到的配送费比新客多出5元——这些被消费者诟病的“大数据杀熟”,正是平台滥用算法权力的真实写照。
过度收集的消费习惯、位置信息等敏感数据,更成为悬在用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4。
02 反垄断执法演进与当前困境
我国平台反垄断监管已走过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出击的转型之路,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数字经济业态,现有法律框架仍显捉襟见肘。
执法进化史:2021年成为中国平台反垄断元年纪。阿里巴巴因“二选一”被罚182亿元,美团随后领到34.42亿元罚单,标志着“包容审慎”监管时代的终结。
监管部门创造性采用“平台功能-市场类型-用户群体”三维分析框架,破解了网络餐饮外卖平台相关市场界定难题。今年5月的联合约谈,更彰显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新模式成型。
现存法律盲区:当京东指控美团“强迫骑手二选一”,美团却以“全球无平台限制骑手接单”巧妙回应时,暴露出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的法律空白。
算法合谋、跨市场垄断等新型垄断形式,在现行《反垄断法》中仍缺乏明确定义7。全国人大代表杨松一针见血指出:“反垄断法尚未将利用算法、数据实施的垄断行为纳入规制范畴”。
维权困局难解:巫溪商家在谈判中哭诉:“电子合同密密麻麻几十页,细则根本看不懂”,揭示出平台与商户间信息权力的极端不对称。
而单个消费者面对平台巨头时,更因诉讼成本高、举证难陷入维权无门的窘境。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疾呼:“应由检察机关对垄断侵权行为提起公益诉讼”。
03 立法重构:数字经济反垄断的突围方案
破解外卖平台监管困局,亟需构建适应数字经济特征的反垄断法律体系,我们建议从三个维度推进立法突破:
升级监管工具箱:
借鉴欧盟《数字市场法案》经验,在《反垄断法》修订中增设“数字守门人”专章,强制平台履行数据可迁移性、算法透明化义务。
建立“数字市场听证会”制度,要求美团、京东等头部平台每季度公开披露佣金构成、骑手保障及算法规则。
推行“监管沙盒”试点,允许成都、杭州等数字经济重镇探索区域性佣金上限管制(建议上限15%)及骑手最低时薪保障。
创新维权机制:
设立“平台经济公益诉讼基金”,由检察机关对系统性侵权行为提起集体诉讼,破解个体维权困境。
推行“举证责任倒置”原则,当商家指控平台算法歧视时,应由平台证明其算法公平性。
建立“电子合同强制简明条款”制度,要求平台将佣金调整、店铺降权等关键条款用通俗语言标注,保障中小商家知情权。
构建生态治理:
参考日本《平台交易透明化法》,强制平台设立“商户权益委员会”,中小商户代表比例不得低于50%。
推行“骑手社会保障公积金”制度,平台按订单量缴纳专项资金,解决灵活就业者社保异地接续难题。
建立“数据信托机制”,由第三方机构管理用户数据授权,切断平台滥用数据的利益链条。
04 平台合规:从恶性竞争到生态重构
在监管倒逼下,头部平台已开始战略调整,但合规转型仍需突破三重关隘:
佣金模式革命:京东外卖以“首年0佣金+次年5%”的激进策略破局,倒逼美团、饿了么重新审视其“流量税”商业模式。
长远看,平台需转向“基础服务费+增值分成”的健康模式,学习亚马逊FBA经验,通过供应链金融、数字化工具等创造真实价值。
骑手保障升维:京东为万名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举措,撕开了行业保障缺失的伤口。
美团紧急跟进的“星耀骑手计划”虽具进步意义,但需警惕将骑手分级制造新的不公。真正的解决方案应是建立覆盖全行业的“骑手职业保障池”,实现社保跨平台接续。
技术向善转型:监管应强制要求平台公开“算法黑箱”,设立“派单冷静期”(如暴雨天自动延长配送时限)。
借鉴京东“百亿补贴+仓配一体”模式,推动竞争焦点从价格战转向效率战,用真实价值创造取代零和博弈。
反垄断的终极战场不在监管机构的会议室,而在巫溪县商户重获定价权的手指间,在骑手用公积金贷款安家的笑容里,在消费者打破“信息茧房”后看到的海量选择中。
当京东将“员工即兄弟”的物流基因注入外卖业务,当美团被罚34亿后转向同城零售新蓝海,当饿了么借阿里生态重构即时配送网络,这场由监管约谈开启的行业变革,正推动平台经济从零和博弈的“内卷”转向价值创造的“外拓”。
五部门约谈通报中那句“摒弃恶性竞争,实现健康发展”不仅是监管警示,更是数字经济向善的航标。在反垄断利剑的守护下,曾被资本与算法扭曲的外卖江湖,终将回归服务本质——那里没有赢家通吃的垄断霸主,只有万千小商户、百万骑手与亿级消费者共享的数字生态绿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