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大性骚扰冤案昭雪,但受害者仍在深渊:律师呼吁警惕极端女权变网络暴君

· 刑事法律文章,侵权类文章

张学生卡,一位无法踏进校园的无辜者,一场由“感觉”引发的社会性谋杀

“我已保研成功,即将赴港读博。至于那个骚扰者?我会继续向所有他申请的学校寄送材料,让他永远翻不了身!”

杨某媛在法院判决驳回其性骚扰指控后,于社交平台发布的这段宣言,如刀锋般划破了中文互联网的平静。她口中的“骚扰者”,正是被武汉大学记过处分、被网暴至创伤后应激障碍(PTSD)诊断、祖父因此心梗离世的肖某某。

而法院的判决书冰冷而清晰地宣告:肖某某的动作系特应性皮炎引发的抓痒,不构成性骚扰。

01 冤案全景:从“感觉定罪”到人生崩塌

时间回溯至2023年10月11日,武汉大学图书馆。杨某媛仅凭“感觉”认定对座男生肖某某的动作系针对她的不雅行为,遂偷拍视频并配文指控性骚扰,瞬间引爆网络。48小时内,武汉大学火速对肖某某作出记过处分——一场基于舆情的“未审先判”。

当真相浮出水面,残酷得令人窒息:

·医学铁证:肖某某患特应性皮炎多年,事发当日有购药记录,抓挠动作符合皮肤病特征;

·场景逻辑:图书馆座位随机分配,全程零交流,肖某某专注看法考视频,毫无针对性;

·司法结论:2025年7月25日,法院一审驳回杨某全部诉求,认定“无性意图、非性骚扰”。

法律虽已昭雪,肖某某的人生却彻底崩塌:

·学术生命终结:保研资格取消,留学申请因“处分污点”被拒,即便判决生效,校方仍未撤销处分;

·精神全面崩溃:被确诊PTSD,自杀倾向高达80%,需强制入院治疗;

·家庭链式毁灭:祖父受网暴刺激心梗去世,外公成植物人,父母失业并遭持续性辱骂。

02 法律解剖:性骚扰认定红线与诬告责任边界

作为执业十余年的法律人,我必须强调:性骚扰是严肃的法律概念,绝非情感宣泄工具。

《民法典》第1010条明确其构成要件:行为需具“性本质”+针对特定对象+违背意愿。

本案中,抓痒的生理性、无互动场景、无拒绝表示,三要件全缺,何来性骚扰?

反观杨某媛的行为已踩踏多重法律红线:

·刑事层面:网络散布虚假信息引发大规模网暴,涉嫌《刑法》293条寻衅滋事罪(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);点击量超5000次、转发超500次,达到诽谤罪立案标准;

·民事层面:持续曝光隐私、威胁阻挠升学,构成对肖某某名誉权、隐私权的二次侵害,需承担赔礼道歉、精神损害赔偿等责任;

·学术层面:其硕士论文查重率38%,编造不存在的《离婚法》,涉嫌学术欺诈。

更令人愤慨的是维权成本倒挂:

诬告者杨某媛保研港校、高调读博;被诬者肖某某背负处分、社死瘫痪。当法律胜利沦为纸面宣言,司法公信力正被残酷消解。

03 极端女权异化:当维权沦为流量生意

本案绝非孤例,而是极端女权毒流量席卷社会的缩影。

在多起类似案件中我们发现一条清晰的黑色产业链:

·仇恨孵化:算法将“女权”搜索导向极端男权内容。YouTube上70%流量来自算法推荐,极端内容被优先推送给青少年;

·伪装传播:极端言论包裹段子、梗图传播。Instagram数十万粉丝账号以搞笑之名散布“强奸诬告论”,游戏语音聊天室诱导男孩进入极端论坛;

·暴力变现:如“男性之声”网站年收入86万元,PUA大师瓦利扎德单场演讲收费250美元。煽动仇恨成为暴利生意。

这种毒流量正在摧毁性别互信:

当杨某媛们将“所有男性预设为潜在罪犯”,当肖某某们因“女性凝视”被默认有罪,真正的性侵受害者反而失去发声空间。

西班牙立法禁止街头辱骂女性,但中国需要平衡的智慧——既要保护女性免受侵害,也要防止维权异化为私刑。

04 制度反思:高校沉沦与法治救赎

武汉大学在此案中的表现堪称高校治理的反面教材:

·程序正义坍塌:未核实医学证据,迫于舆情仓促处分;法院判决后近半月仍拒不撤销处分;

·监管严重缺位:对杨某媛论文造假视而不见,甚至纵容民警威胁举报其学术不端的博主;

·责任逃避成瘾:以“专班复核”拖延纠错,变相维持“司法无罪而校规有罪”的荒诞逻辑。

作为法律人,我呼吁三重破局:

·对肖某某的紧急救济:立即撤销处分并公开道歉;支持其依《行政诉讼法》起诉校方;建立心理干预及学业补偿机制;

·对杨某媛的追责:公安机关应依《刑法》246条但书条款,以“严重危害社会秩序”为由对其诽谤行为刑事立案;港校需重新审查其录取资格;

·制度重构:高校设立第三方性别投诉平台,避免自查自办;立法增设诬告反坐条款;平台对超5000次传播内容启动强制核查。

结语

肖某某病历上“急性应激反应”的诊断,与杨某媛社交平台“美美读博”的自拍同框,构成这个时代最刺眼的讽刺画。

当“感觉”成为定罪依据,当维权异化成暴政,没有人是安全的。

作为深耕性别与法治议题的律师,我的执业信条从未动摇:支持每一位女性举起法律之盾抵御侵害,更坚决反对任何人盗用女权之名践踏人权。

武大事件的终极警示不在性别战争,而在程序正义失守后,那张学生卡背后被碾碎的人生——以及我们每个人,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肖某某。

真正的平权从不同情诬告者,正如真正的法治从不屈服于舆论狂欢。

Section image